▷ 「三教」意念製獅頭 中六生傳承非遺文化

⌹ 365提款成功但是不到账 ⏱️ 2025-07-05 16:12:25 👤 admin 👁️‍🗨️ 7616 ❤️ 765
「三教」意念製獅頭  中六生傳承非遺文化

●年僅17歲伍彥維(右)為是次國慶展覽製作了「三教獅頭」,左為其師父夏中建。 受訪者供圖

香港文匯報訊(記者 高鈺)一個獅簍,百條竹篾,千個紙結,縱橫交錯,再加上繪畫工藝,造就了風格千變萬化的獅頭紮作,它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,也是文化傳承的象徵。由今日起至10月13日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—獅頭紮作展覽,匯聚了6位香港跨代、來自老字號的紮作師傅,分別創作了6個紮作風格各異的獅頭,其中有份參與創作「三教獅頭」的師傅,原來是個只有17歲的中六學生,其作品繪畫了儒教、釋教和道教的代表人物,選用了熒光色系,以新派手法展現傳統文化,令人耳目一新。

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,香港紮作業尤為蓬勃鼎盛,不過,隨着時代變遷,慢工出細活的獅頭紮作技藝瀕臨失傳,而伍彥維小師傅師承「天寶樓」創辦人夏中建,是次展出的「三教獅頭」,作品構思是考慮到在中國,儒教、釋教和道教都相當蓬勃,三教代表人物的雕像受到尊奉,於是他們決定以新派風格設計了這頭佛裝獅。獅臉以藍色為底色,畫有孔子、老子、釋迦牟尼等三教代表人物。早在「紮」和「撲」兩個工序,師傅要盡量減少獅頭表面的凹凸位,以配合後期寫畫的需要,並要精確描摹這些人物的神韻。

小時愛紮燈籠 促成拜師佳話

伍彥維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,有修讀視藝、設計等課程,對藝術有濃厚興趣,中三起已跟隨夏中建學習紮作,至今已3年,當中緣起亦十分有趣,「小時候自己想紮燈籠,但紮得不好,爸爸去買竹篾時,提到我十分喜歡紮作工藝,想請教師傅如何做好紮作。」結果促成了這段師徒傳承的佳話。

每逢周六,伍彥維都會到夏中建的工場學習紮作,「由最基本的技巧教起,師父很好,是免費教授的,所以我要格外用心學習。」他直言要獨當一面仍然要多下苦功,「師父說有機會會保送我到佛山學習,他有朋友在當地,可以大量進行紮作,提升技術。」

獅頭紮作展覽由中西區民政事務處主辦,主題展品是「開國大典獅頭」,其他展品亦包括劉備、關公及張飛獅頭、鶴裝虎斑獅頭等。現場設有拍照區、獅頭創作工作坊、猜猜看有獎問答遊戲,活動免費入場。開放時間由上午9時至下午9時,於金鐘太古廣場L1層Park Court。

◈ 相关文章

回顾2018俄罗斯世界杯
⌹ 365提款成功但是不到账

▷ 回顾2018俄罗斯世界杯

⏱️ 06-29 👁️‍🗨️ 9159
英格蘭足球俱樂部列表
⌹ 365bet现场滚球

▷ 英格蘭足球俱樂部列表

⏱️ 07-04 👁️‍🗨️ 6037